|
回顾共和国的国防建设历程,有一位独特的国防部部长:他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,主要从事外交事务。1978年改革开放后,他投入到中国的军事发展中,并在邓小平的支持下,正式担任国防部部长一职。 然而,这位在改革开放时期上任的国防部长与其他新中国的国防部长不同,他在新中国成立后,从未获得过军衔。
这位长期担任我国国防部长但未获军衔的将领,是名为耿飚。 提到耿飚,便无法不提到他那备受关注的女儿,耿莹。 耿莹是耿飚家里的长女,但随着她的成长,她并没有接手父亲的事业,而是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,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。 然而,就在耿莹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,她的公司和资产却意外遭到国家的没收。无奈之下,她决定前往美国,从此开启了人生事业的新篇章。
那么,耿莹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她选择了创业之路?她的公司和资产为何会被国家征收?在抵达美国后,耿莹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转变? 将军之女,为何踏上创业之路 耿飚在共和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位没有军衔的国防部长,然而在革命战争时期,他参与了所有对我党生死存亡至关重要的战役。耿飚的女儿耿莹亲眼目睹了父亲为国家奉献的一切,见证了他在生死关头的勇敢与忠诚。
在1939年,耿飚的长女耿莹在抗日战争的动乱中成长。那时,耿飚正在领导八路军,驻扎在甘肃东部,以确保陕北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安全。 在前线忙碌不堪的耿飚,听到自己有了女儿的消息后,心中充满了喜悦。在看着怀中襁褓里的耿莹时,满面笑容的耿飚抱着女儿,骑着马在院子里转了个遍。由此,人们常常说耿飚的女儿耿莹是“在马背上成长的孩子”。 然而,让耿飚和其他人感到惊讶的是,耿莹成年后并未接手父亲的事业,而是选择了自创品牌,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商业道路。 那么,究竟是什么因素,使得耿莹如此“背离常规”呢?
耿飚回忆道,他的长女耿莹自小活泼好动,虽然上课不太专心,但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。她在众多同龄人中显得格外独特,深受小伙伴们的敬重,被称为“孩子王”。尽管耿飚希望能约束她的性格,但对于这个主见十足的女儿,他始终无能为力。 为了帮助女儿培养稳定的性格,成为一个能够坐得住、站得稳的“乖乖女”,耿飚决定让耿莹学习美术。耿飚非常看重对耿莹的教育,因此特意请来了当时新中国最杰出的国画老师,来教授女儿绘画技巧。 然而,耿飚没有预料到的是,他原本想通过绘画来吸引女儿的注意,没多久女儿竟然学会了这项技能,而且画得相当出色。于是,耿飚对自己这个调皮捣蛋的女儿更加无计可施。 耿莹成年后,被分配到了国画院工作。作为父亲,耿飚对自己的长女寄予厚望,希望她能一生安宁,享有舒适的生活。恰逢1978年,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,此次会议上,党作出了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。
当耿莹从父亲那里了解到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时,她意识到这可能是国家和个人命运的重大转折点。因此,她在国画院请了段时间的假,决定前往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入了解情况。 当耿莹抵达上海、广州和深圳时,立刻被这些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震撼。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着激动人心的变化,深深触动了她的内心。看到南方那些通过创业而致富的企业家,耿莹的心中渐渐滋生出想要投身商海的念头。 因此,在匆忙结束了南方之旅后,耿莹认真地对她的父亲说: “爸爸,我想去海上做生意,奋力一搏!” 耿飚听到耿莹的话,忍不住感到哭笑不得,他回应道:“亲爱的女儿,你小时候连几元钱都分不清,怎么能去创业呢?”
耿飚没料到,自己随口而出的这句话竟然激发了耿莹强烈的“竞争欲”,不久后,勇敢而细心的耿莹便在南方成立了她自己的公司。1983年,耿莹自豪地对父亲耿飚说:“爸爸,您曾说我不适合涉足商界,但您一定不知道现在国家发放的经营许可证是什么样子的。”” 此时的耿飚才意识到,耿莹所说的要下海经商并非随便说说,她正在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,而这条道路也将她带向一个充满未知的未来。 被没收财产之后,耿莹为何前往美国 尽管耿飚对女儿耿莹选择商业道路心存疑虑,但他明白自己无法约束这个“不听话”的女儿,因此只能选择放手,让她尽情追求自己的事业。然而,耿飚没想到的是,耿莹的事业竟然发展得越来越壮大,最终甚至让他不得不向女儿寻求帮助。
根据女儿耿莹的回忆,父亲耿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。每到春节和节假日,许多人都会带着礼物前来耿飚的家中,希望借此机会请求他的帮助。然而,一向秉持正义的耿飚,面对那些提着礼物上门的人,总是会“连人带礼”礼貌地请他们离开。耿飚对女儿耿莹说:“责任会随着能力的提升而加重,你的能力应该始终超过你的欲望。” 耿莹始终铭记着父亲耿飚的谆谆教诲,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耿飚最终选择了走耿莹的“后门”呢? 实际上,耿飚在20世纪80年代曾因身体疲惫而住进医院。在他住院恢复的这段时间里,有两三名战士负责照顾他的日常起居,耿飚对这些照顾他的战士心怀感激。
春节来临之际,这些战士仍然坚守在岗位上,无法与亲人团聚。为了让他们能够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,耿飚便产生了为战士们采购一些礼物的想法。 然而,平日里只靠国家发放工资的耿飚经济拮据,迫于无奈,他只得向女儿耿莹求助,希望她能“帮忙”给他一些钱,以便购买礼品。这是耿飚一生中第一次向人“走后门”求助。为了正式一些,他还认真地给女儿写下了“借条”。看到父亲如此认真地在请求,耿莹又怎能忍心拒绝他的愿望呢? 然而,耿飚和耿莹都未曾预料到,正当耿莹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,意外却降临了:1986年,国家突然查封并没收了耿莹的大部分财产,曾经凭借创业获得丰厚收益的耿莹,竟在一夜之间变成了“穷人”。
耿莹对国家当时查封和没收她财产的决定感到有些委屈:自己既没有偷窃,也没有抢劫,生意做得风生水起,为什么国家突然宣布不允许继续经营呢? 当时的共和国在允许下海经商后,市场上曾涌现出一些高干子弟参与商业活动的情况。虽然像耿莹这样的高干二代确实在认真经营生意,但也难免出现个别借助权势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违规者。 为了维护国家经济发展的公平市场环境,并创造一个清明的官场,国家决定:暂停所有高层官员子女参与的企业,耿莹同样不例外。
尽管耿莹曾经也感到困惑,但在父亲的劝说下,她逐渐理解并支持国家的决策。然而,接下来她的选择却令父亲和周围的人感到震惊:既然国内的生意难以开展,那为什么不去国外试试看呢?于是,耿莹下定决心,启程前往美国! 耿莹做出这个决定后,国内舆论一片哗然:因为从外界的角度来看,作为我国国防部部长的女儿,竟然选择前往美国,这难道不是在“背叛国家”吗?
然而,耿莹随后采取的一系列行动,使得那些流言瞬间破灭。抵达美国后,耿莹始终保持低调,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,不曾以此自夸,只是在美国踏实地做生意,并学习语言。到了1997年,在美国辛勤奋斗并积累了一定财富后,耿莹决定回国,继续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。 耿莹究竟为共和国做出了什么贡献 1997年,耿莹回到祖国时,她的几位好友,包括同样来自高干家庭的李特特和陶斯亮等人,前来迎接她。她们对耿莹说,姐妹们一直期待着你的归来,如今父辈们都已年迈,我们应该开始为国家贡献力量了,但我们究竟能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呢?
经过一番讨论,并结合自己在国外的见闻,耿莹最终决定:利用自己多年做生意所积累的资金,为国家购回那些流失在海外的珍贵文物。 耿莹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,和耿飚从小对她的教育有很大关系。耿飚常常对耿莹强调,必须对华夏文化和祖辈传承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心怀敬畏。如果我们自己不去珍惜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,又能指望谁来为我们守护呢? 在国外经营生意的耿莹,曾多次目睹因近代中国的贫困与虚弱,而被西方列强从国内掠夺并在海外拍卖的文物。对此,耿莹心中一直充满了无比的惋惜。
最终,耿莹花倾注了大量的积蓄,为共和国追回了许多流失海外的古董,并将这些珍贵文物无私地捐赠给了国家和地方的博物馆。 另外,耿莹借助自己在艺术界的影响力,再次回归了美术领域。她晚年创作的国画风格端庄优雅,即使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家,看到她的作品后,都会对其赞誉有加。 在大家的支持下,耿莹被选为中华文化遗产基金会的会长。自担任这一职务以来,她多次向社会发表讲话,承诺将积极履行社会赋予的责任,努力弘扬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。
耿莹通过一系列行动,成功地使曾经困扰她的谣言不攻自破,她如今无疑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。
|